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22-01-20 瀏覽次數:292
近些年來,腸道微生物與人類健康的關系受到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大量腸道微生物的基因與宿主生理功能、疾病密切相關,并且對癌癥免疫療法、糞菌移植等治療手段有著重要影響。
不過,科學家對腸道微生物的認識還遠遠談不上全面。人們了解更多的,是大腸桿菌、多形擬桿菌這些模式腸道細菌。例如早在2001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就完成了對大腸桿菌基因組的測序。對于這些模式細菌,科學界已經擁有了成熟的基因編輯方法。
但是,對于在腸道中起主導作用的非模式細菌,人們還沒有獲得它們的基因組信息,也沒有合適的基因編輯模塊。因此,目前科學界難以對這類細菌進行有效的基因編輯。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Chun-Jun Guo 研究組決定尋找向非模式腸道細菌引入外源DNA的手段并建立基因編輯的方法。在一項發表于《細胞》的最新研究中,該團隊成功構建出針對非模式腸道細菌的基因編輯工具,并且利用這套工具探索了:一個參與膽汁酸轉化過程的關鍵基因,是如何影響宿主生理功能的。
這項研究選擇的菌株,主要是兩類在健康人腸道中常見的細菌:梭菌綱和擬桿菌綱。
對于梭菌綱菌株,為了引入外源DNA,研究團隊在多個層面對其進行了優化,包括增加候選復制起點的數量、優化抗性基因的啟動子、嘗試不同的接合轉移供體、嘗試不同引入質粒的方法等,最終確定了38株梭菌綱菌株的質粒引入方法。
在此基礎上,在菌株基因組信息未知的情況下,作者分別采用CRISPRi-dCpf1和Group II intron兩種基因編輯的手段,驗證了引入外源質粒的菌株的基因編輯可行性。
另一方面,對于擬桿菌綱菌株,作者在對多個參數條件進行優化之后,引入自殺型質粒。在菌株基因組信息未知的情況下,研究者同樣驗證了該菌株的外源質粒引入方法和可編輯性。
▲腸道細菌基因編輯工具的開發,幫助在復雜腸道菌群中探索目標基因的功能(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這種新方法已經幫助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調控腸道炎癥的機制。
在腸道微生物的作用下,膽酸等初級膽汁酸通過一個名為7α脫羥基化的反應,轉變為次級膽汁酸。這些次級膽汁酸達到一定濃度后,會影響宿主代謝、引發炎癥。
在這項研究中,Chun-Jun Guo 研究組從可基因編輯的菌株中,發現其中一株具有使初級膽汁酸轉變為次級膽汁酸的活性。通過基因組測序找到對應的膽酸誘導操縱子后,作者敲除了在這個反應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的baiH基因。
將baiH敲除突變株定植于小鼠體內之后,相比于野生型小鼠,這些小鼠具有更好的抗炎癥表現,其原因可能是腸道中具有促炎作用的細菌Erysipelotrichaceae的豐度顯著降低。
綜上所述,作者篩選了一系列腸道細菌引入外源DNA的方法,建立了合適的基因編輯手段,對其中的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并進行了體外和體內驗證,并且成功應用該手段探索了膽汁酸轉化途徑的關鍵基因baiH影響宿主生理功能的機制。
注:原文有刪減
參考資料:
[1] Wen-bing Jin et al., Genetic manipulation of gut microbes enables single-gene interrogation in a complex microbiome. Cell (2022). DOI: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1.12.035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