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19-05-22 瀏覽次數:179
《2018 年中國中醫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報告》在中國(上海)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上發布。報告披露:國內醫療服務行業中,中醫機構數量與中醫醫療服務占比穩步提升。
截止 2017 年底,全國中醫醫療器械企業銷售收入為95億元,同比增長 17.1%,中醫機構數量從2010年的36763 家增加到2017年的54243 家,年均增長6%。中醫機構占全國衛生機構的占比由2015年4.73%逐步提升到5.5%,居民對中醫醫療、康養、治未病等需求明顯提升。
▍上海北京天津江蘇浙江,五地中醫醫療服務收入最高
所謂中醫醫療器械,是指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研發和應用的醫療器械,包括開展針灸、刮痧、拔罐等診療活動應用的傳統中醫醫療器械和四診儀、經絡檢測儀、電針治療儀等中醫藥理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現代中醫醫療器械。
數據顯示,中醫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數量及規模近年不斷擴大。截止2018年,全國中醫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共有244家,同比增加24家。截止2017年,規模以上企業28家,同比增加6家;高新技術企業31家,同比增加9家。2017年國內中醫醫療服務收入最高的依次是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江蘇省、浙江省五地;其中科教項目收入最高的是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三地,且與其他省市差距明顯。
中醫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科創實力正在明顯增強。報告顯示,截止2017年,政府所屬中醫科研機構課題數合計3343個,比2016年增家103個。目前,全國 II 類中醫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產品主要聚焦在:無源針灸針、皮內針類、有源針灸針產品。全國 I 類中醫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產品主要聚焦在:拔罐類產品、刮痧類產品、穴位貼、貼類產品。從產品的區域分布來看,江蘇省產品最多共計:115種(占比38.4%);廣東省40種(占比13.4%);河南省28 種(占比9.36%);上海市18種(占比 6%)。
▍市場占有率低、知識產權保護不足是短板
“報告”同時呈現了一些中醫醫療器械發展的短板。市場占有率低,是其中之一。
近年隨著中醫醫療服務需求的提升,以電針治療設備、中藥熏洗設備、中醫電療設備、中醫磁療設備、中醫康復訓練設備、煎藥機為主的二類中醫醫療器械增長較快。但是,中醫醫療器械市場占有率低,國家藥監局數據統計,全國 2018年發放2類醫療器械注冊證7801張,其中中醫醫療器械只占14 張,占比非常小。
除此之外,中醫醫療器械知識產權的保護不足。國內Ⅰ類Ⅱ類中醫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專利總數為2768件;其中,Ⅱ類中醫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專利數量共計2451件。從省份來看,河南省中醫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擁有的專利最多,專利總數達到650件(占23.5%),其次為江蘇省,該省中醫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專利總數為614件(占22.2%)。
今天的發布會上同時成立“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中醫醫療器械專業委員會”。專委會理事長吳長海介紹,中醫醫療器械將是中醫產業發展的新亮點,將成為中醫服務的重要提供手段,并有可能借助“一帶一路”走向全球。
據透露,今年專委會還將建立中醫醫療器械專業孵化器,加速優秀中醫醫療器械企業和產品的培育,推進中醫醫療器械的在養老、康復、體檢等領域的應用。
▍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融入中醫醫療帶來新發展
上海道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春清說,“目前中醫醫療器械開發深度和廣度還遠遠不夠,可開拓的空間十分巨大。”
在業內人士看來,家庭將成為中醫醫療器械的“藍海”。根據網絡銷量統計,中醫醫療器械主要以拔罐、刮痧、熱敷、艾灸等產品為主,產品銷量較為火熱。
企業的觀點,在報告中也得到映證。報告披露:電磁治療、康復設備產品逐漸增多,舌像診斷、脈象診斷這類產品出現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結合的新趨勢。
而從產業發展來看,新型智能化脈診設備、舌診設備、紅外熱像檢測設備、灸療設備、激光治療設備、經絡檢測治療設備、中醫治療特色疾病的治療前精準評估設備、中醫療效可視化設備、中醫康復器具和睡眠促進設備等中醫醫療器械,以便于操作、適于家庭或個人使用的中醫檢測與監測設備,或將成為未來中醫醫療器械科創發展方向。此外,結合老年人康復與護理需要,研發老年病康復的中醫智能康復器具、中醫醫療服務機器人及相關輔助器械也將成為研發重點。
專家一致認為,將中醫醫療器械發展納入中醫發展規劃,支持中醫醫療器械科技創新、企業培訓,支持中醫醫療器械和中醫服務走出國門等,最終實現產業發展,將可進一步提升中醫醫療器械的技術含量與服務功能,這也將有利更好地開展服務,引導產業發展。
來源:上觀新聞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