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17-04-14 瀏覽次數:379
(六)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科和中藥房建設,鼓勵獨立設置中醫館、國醫堂等形式的中醫綜合服務區,突出中醫文化特色。加強中西醫人員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大力推廣針刺類、灸類、刮痧類、拔罐類、中醫微創類、推拿類、敷熨熏浴類、骨傷類、肛腸類等中醫藥技術方法,提高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中醫規范化診療服務能力。在老年人、兒童、孕產婦、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等人群的健康管理中,發揮中醫藥的優勢和作用,增加中醫藥健康管理內容,提升中醫藥公共衛生服務能力。積極開展中醫“治未病”服務,為社區居民提供中醫藥咨詢、體質辨識及健康干預服務,大力推廣普及中醫藥健康理念和知識。
(七)保障醫療質量安全。強化依法執業,加強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法律法規培訓,提高依法執業意識。嚴格落實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遵循臨床診療指南、臨床技術操作規范和相關病種臨床路徑,規范臨床診療行為。依托區域內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完善基層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組織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相關工作機制,持續改進醫療質量,加強醫療安全管理,培育醫務人員質量安全文化意識。加強抗菌藥物、激素、靜脈輸液等臨床用藥管理,運用處方負面清單管理、處方點評等形式控制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降低抗菌藥物、靜脈輸液使用率。開展常見病、多發病單病種質量管理與控制工作。嚴格執行中醫藥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加強中藥使用和質量管理。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嚴肅一次性醫療用品、消毒劑、消毒器械等索證和驗證工作;對手術室、口腔科、消毒供應室、治療室、換藥室和清創室等重點部門嚴格執行清理、消毒等環節管理。規范醫療廢物處置,實行登記管理制度,嚴防流向社會。完善投訴管理制度,加強醫療糾紛防范,引導患者依法處理化解醫療糾紛,維護醫療秩序。
(八)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成效。加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宣傳力度,集中開展一次宣傳月活動,提高全社會對服務項目的認識。大力開展項目規范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對服務內容、標準、要求的執行能力。加強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篩查力度,及時發現病人并納入健康管理,強化防治結合,在日常醫療服務工作過程中開展隨訪服務。加強兒童、孕產婦、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提高對主要健康問題的識別能力,對于篩查發現的主要問題,應當及時采取干預措施。提高社區衛生診斷能力,以健康檔案、健康體檢、臨床診療數據為依據,分析轄區居民主要健康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干預。加強與村(居)委會、駐區單位的協作,不斷豐富社區健康教育手段和形式,普及健康和公眾自救互助知識與技能,提高轄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規范疫苗管理,統一采購、全程冷鏈,確保預防接種安全。
(九)改善服務環境和居民體驗。優化門診功能布局,設置醒目引導標識,完善服務流程。保持機構內外環境衛生整潔、溫馨舒適,提供便民服務措施。大力推廣一人一診室,保護患者隱私。醫療機構工作人員著裝整潔、規范,佩戴胸卡,易于患者識別。提倡文明禮貌用語,醫務人員語言通俗易懂,態度和藹熱情,尊重患者,體現良好醫德醫風。推進居家醫療衛生服務,開展家庭出診、家庭病床、巡回醫療等居家醫療衛生服務,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提供上門服務。鼓勵開展壓瘡、人工造口、人工造瘺、膀胱沖洗、外周中心靜脈置管、糖尿病足等社區護理服務,提升基層居家醫療服務能力。
(十)提升信息化水平。優化完善基層衛生信息系統功能,實現對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健康管理和簽約服務的有效支撐。加強條塊整合,實現系統互聯互通,避免基礎數據重復采集錄入。推動業務協同,有效發揮電子健康檔案在臨床診療和預防保健服務中的載體作用。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對機構運行和服務情況的監測與評價。推廣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心電等中心的建設和應用,促進優質資源縱向流動。利用臨床指南知識庫、循證醫學臨床路徑應用指南等輔助診斷技術,規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行為。探索人工智能、移動健康監測、健康醫療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基層的應用,依托互聯網提供網上預約、咨詢查詢、就醫導診和居民健康動態監測等服務,引導居民參與自我健康管理。
四、落實政策保障
地方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要堅持以基層為重點的工作方針,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的協調,加大資源調整力度,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保障機構穩定運行,為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提升提供政策保障。
(一)加強機構建設。進一步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房條件,有計劃地安排基本建設、房屋維修和設備購置經費,持續推進標準化建設,滿足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需求。按照規模適宜、功能適用、裝備適度的原則,合理配備并及時更新醫療和信息化設備,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條件。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合理配置基層醫療衛生人員數量,進一步提高人員能力素質,有針對性地開展基層專業技能培訓。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臨床醫學畢業生參加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和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并保障培訓期間的待遇。增加基層醫務人員中高級職稱比例,制定人才優惠政策,研究基層人才引進機制,吸引人才向基層流動。開展社區護士專科護理技能培訓,為居家醫療、家庭護理夯實基礎。推進區域醫療聯合體建設,加強公立醫院對基層的對口支援力度,鼓勵多點執業,通過上級專家坐診、帶教、查房等多種方式,提升基層診療能力。
(三)完善運行機制。建立和完善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允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員獎勵。落實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享受鄉鎮工作津貼。規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運行管理,加強制度建設,不斷完善績效考核方案,加強考核結果的運用,績效分配向重點工作、重要崗位、技術骨干傾斜,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探索財政補償機制改革,鼓勵定向補助與購買服務相結合,建立科學、合理、穩定的補償渠道,督促有關部門縮短資金撥付周期,保證資金及時撥付。加強與物價、醫保等部門的協調溝通,建立和完善基層服務價格形成機制,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嚴格監督管理。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行風建設和黨組織建設,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人員準入、依法執業等方面的監管。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院務公開和信息公開制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建立行政、業務、資金巡查制度,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監管,確保專款專用,嚴禁截留和挪用。對弄虛作假、違規使用資金、騙保、收受藥品回扣、不遵守醫療質量安全規定、醫療廢物管理不善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行為,要加大查處力度,不斷凈化基層醫療衛生執業環境。鼓勵各地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風險分擔機制,落實醫療責任險。進一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范管理的長效機制,研究制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標準指南,探索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評審評價制度,以評促建、規范發展。
五、組織實施
(一)各地要以建設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活動和社區衛生服務提升工程為抓手,結合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將“提升年活動”作為2017年推進基層衛生工作的主要任務,明確提升主題,突出工作重點,狠抓活動成效。國家衛生計生委將結合各地開展工作的情況,遴選一批服務能力強、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優秀單位,推廣先進經驗。
(二)各省級和地級市衛生計生、中醫藥行政部門要加強對縣(市、區)級政府和衛生計生、中醫藥行政部門的督導考核。按照本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制訂實施計劃,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利用率為核心,完善能力提升的評價體系和考核標準,考核結果予以通報,確保工作成效。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積極性,以能力提升為主線,統籌推進各項工作。
(三)縣(市、區)級衛生計生、中醫藥行政部門在“提升年活動”中承擔主要組織責任,負責對轄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的組織、實施、考核、評估工作,將相關指標納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內容,積極動員,認真部署,扎實推進。各地要嚴格把握質量標準,鼓勵委托第三方進行考核評價。
(四)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國家統一要求和地方實施計劃,進行對照檢查,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逐步達到標準。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不斷創新改進服務能力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內部考核機制,激發醫務人員的參與意識,發揮主觀能動性。要積極吸納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多措并舉提升能力,滿足居民健康服務需求。
(五)各地要認真總結活動開展過程中發現的好做法、好經驗,挖掘典型,以點帶面,推廣實施。要研究制定推動基層服務能力提升的長效工作機制,保證相關措施可持續發展。各地要充分發揮各級行業學會和協會、專業研究機構的作用,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工作的支持和指導。
來源:賽柏藍器械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