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推薦
- 珍格醫療-臨床銷售 15001-20000
- 地奧制藥-醫藥代表 6001-8000
- 普利德醫療-醫療設備銷售經理 面議
- 大唐-兼職招商經理 面議
- 景德中藥-直營經理 6001-8000
- 安邦醫藥-省區招商經理 8001-10000
- 恒瑞醫藥-醫藥信息溝通專員 6001-8000
- 黃河中藥-學術講師 8001-10000
發布日期:2010-11-03 瀏覽次數:376
201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630萬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成為重要的民生議題。就高校而言,在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方面主要是要在傳授知識和科技創新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加強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把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貫穿于高等教育過程之中。
提高就業能力是關鍵
就業能力是個人成就、理解力及個人品質的綜合體。西方發達國家對勞動者就業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迄今為止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從本世紀初開始,我國有一批學者也陸續開展了對就業能力的研究。雖然存在不同觀點,但也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識:大學生就業能力是影響大學生個體就業的核心因素;大學生就業能力是一系列知識和核心技能的組合;大學生就業能力的評價標準是動態的,它與不同時期用人單位基于職位分析所制定的“任職資格模型”相關。
當前,一些大學生在就業問題上存在認識誤區,他們仍然把所學專業、課程考試成績、各種證書等看成是吸引用人單位的主要方面。用人單位的反饋是:應屆畢業生不能理解現實世界,沒有商業意識,沒有做好參加工作的心理準備,缺乏應變能力等等。
這就反映了畢業生不能將在學校獲得的知識以及取得的成績轉化為能和用人單位產生共鳴的語言,不善于展示自己;使得他們的智力、知識和文化優勢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導致他們在求職乃至工作過程中屢屢碰壁。因此,就高校而言,加強就業能力培養是解決難就業問題的關鍵因素所在。
培養就業能力 破解就業難
從本質上講,市場經濟下的就業狀況是市場對人力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的體現。高校沒有能力改變整個宏觀環境,但是可以有針對性加強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
在宏觀上,高校要幫助學生把握人力資源供給和市場需求的關系;在微觀上,高校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學生認清求職過程中優勝劣汰的原則。
現階段,我國大學生就業同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失業人員再就業等問題相互交織,形勢十分嚴峻,就業過程中優勝劣汰的競爭將會持續加劇。在這樣的情況下,把就業能力培養貫穿于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優化人力資源素質結構,會使畢業生在持續加劇的就業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地位。
就業能力培養重在過程教育
一、重視實踐環節,提高就業能力
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可以有幾種形式:(1)在工作中提高就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就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完成老師的科研項目等實際工作的形式來進行。要讓學生作為風險的承擔者,在工作中認真對待每一個細小的問題,詳細記錄參與工作過程中的每一步,包括工作的性質、目標、所用的技能、遇到的困難以及遇到困難后所采取的措施等等,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相關專業知識對實際問題加以解釋。(2)通過兼職提高工作能力。通過兼職工作完成大學學習是發達國家培養大學生能力的傳統做法。在兼職工作中為了贏得別人信賴,他們需要學習與工作相關的學科知識,如心理學、組織行為學、金融、財會等,通過實踐學習來提升自己的社會閱歷。(3)通過志愿者工作提高就業能力。大學生通過社區服務志愿者、西部支教、農村支教、青年志愿者計劃找到正式的工作崗位,并在志愿工作中尋找自我反思和提高的機會。
二、通過職業指導服務,培養積極、務實的就業觀
態度是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方面,從入學之初,高校就應針對就業問題給學生正確的引導,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就自己的潛能做合理的、全面評價,將正確的擇業心態和積極的就業心態的教育貫穿整個大學教育中,以培養積極、務實的就業觀。
三、轉變教育觀念,將就業能力培養納入人才培養目標
不可否認,高等教育應當具有對社會的引領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辦高等教育可以忽視市場機制的作用。因為,即使是學術研究型人才的培養,其質量也只有在畢業后的工作實踐中才能得到真正檢驗。大學畢業生也只有具備了較強的就業能力,才能更好地運用所學的知識服務社會。把就業能力納入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已經超越了就業問題本身,成為高等教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改革發展的時代訴求。
四、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促進能力轉化和提高
知識的積累并不必然伴隨能力的提升,問題是究竟該怎樣促使大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一方面,大學生自身的理解和內化、升華是關鍵;另一方面,能力還可以在通過接受高等教育過程中的思維訓練和實踐訓練來獲得。與此相關的是要改變高等教育“灌輸式”、“說教式”的教學方法,代之以“問題式”、“案例式”、“情境式”等實踐教學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再只是輸出信息,強調的是如何獲取、評價和運用信息;如何在專業知識和現實世界之間建立聯系,以此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面向工作崗位需求,改革課程設置,優化知識結構
相對于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由于存在人才培養周期,在課程設置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事實表明,將高等教育的課程設置與用人單位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已成為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
合理的專業課程設置和豐富多彩的輔助課程設置是提高就業能力的根本。在專業課程設置方面,要針對畢業生可能的工作崗位需求進行深入調研和科學預測,并以此為依據,設置合理的專業課程,并輔之以與職場相關的輔助課程,以此優化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工作世界,以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idxdy0003
300多萬優質簡歷
17年行業積淀
2萬多家合作名企業
微信掃一掃 使用小程序